笔趣阁

关灯护眼:关字号:小

挑衅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笔趣阁】www.ijwpjet.cn,更新快,无弹窗!


语流音变是语言流动的结果。人们平时在说话、朗诵、播音主持等言语活动时,语音并不是一个个孤立地发出,而是连续地发出的。在这连续的语流中,一连串音紧密连接,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断改变,有时难免相互影响,产生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语音学上叫“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是共时性的,但有时能成为历时性音变的原因。较常见的语流音变是在音节之间产生的,也称“连读音变”。如北京话语气词“啊”受前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产生变读,在[n]后“啊”变“哪”。同样两个上声音节相连,前一个上声音节变阳平,也是音节间变调的典型例子。


语流音变在特定的语言和特定的时代一般都有比较强的规律性。语言环境和个人语言习惯对音变影响很大。比如,普通话的上声变调和语气词“啊”的变读是属于一种不自由的音变,只要音变条件出现,音变现象就必然产生。而另一种则是自由的音变,音变条件虽然出现,但音变现象并不一定产生,也就是变不变是两可的。不自由音变不受语言环境的影响,不论说话态度如何,语速快慢,都会产生音变。自由音变则往往受语言环境的影响。语速快一点,随便一点就会出现音变,语速慢一点,认真一点,音变现象就会消失。个人语言习惯对语流音变也会产生影响,有的音变现象对有些人是自由的,对另一些人就可能是不自由的。这和每个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都有关系。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几种。


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了跟它相同或相近dogs.同样的音位,就是受到前面的辅音的影响而念不同的音位,就是被前面的音位。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s,在清辅音后念清音s,在浊辅音后念z,如的辅音同化了。汉语tanke(坦克),其中的n受k影响,有的特点,就是同化。


异化: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得跟它不同或不相近。普通话中的变调是典型的异化现象。比如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如“老虎、展览、冷水、野草、管理”;而上声在其他声调前一律念半上,即211调,如“马上、理由、揽车”。“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在其他声调前念本音。可见在普通话中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也有变体音位,比如上声实际上有214、35、211三个变体形式。


弱化: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如头在“木头、念头、苦头”中变成了轻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明白、商量、告诉、扎实”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也念轻声。


脱落:弱化进一步强化,丢失了某此音位,或在快速发音中省略了某些音位,就是脱落。如把“豆腐”说成touf,“不知道”说快时“知”就可能说没了。


增音:语流中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这种现象叫增音。比如汉语北京话“这儿、那儿、哪儿”有些人说成“这合儿、那合儿、哪合儿”,在“儿”[er]的前面加进了一个舌根辅音[x].又如英语drea[dre](做梦--过去时)有些人说成[dret],在[和[切之间加进了双唇塞音[p].普通话语气词“啊”[a]跟前面的音节连读时,会增加一个和前一个音节相关的音。


普通话的音变比汉语的其他方言的音变简单,主要表现在轻声、上声、去声、一、不、儿化韵、语气词啊、词的轻重音格式的变化上,如果对普通话语音的变化规律没有完全认识和掌握,即使发音人能按普通话声韵调的要求发好每个音,但到了语流中,由于不能熟练地把握音素间、音节间、声调间互相影响所产生的语音变化,听起来仍然不流畅、不标准。因此掌握和运用普通话的语流音变规律,在学习中尤为重要。


第一节轻声


一、什么是轻声


汉语普通话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有些音节常常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一种既短又轻的调子,就叫轻声。它是语流音变中的弱化现象。如,石头、木头、朋友、你们,词句中加黑点的词都失去了原调,念得又轻、又短,变成了轻声。“轻声”这个术语是赵元任先生在《国语罗马字研究》


(1992年《国语月刊》1卷7期)一文里第一次提出的。它相对于重音来说,也可以叫做“轻音”或“弱重音”。在言语过程中,无论是多音节词还是短语,每个音节的轻重程度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而是依照着习惯及语言节奏以不同的强弱、轻重来表现的。在北京话中轻声就占有较重的位置。


轻声音节的音高不固定,因受前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而有高低的变化。上声字后头的轻声字声调比较高。阴平、阳平、去声字后头的轻声比较低,如:


阴平加轻声


2(半低)


姑娘、跟头、哥哥


阳平加轻声


3(中)


棉花、石头、迷糊


上声加轻声


4(半高)


姐姐、里头、躺下


去声加轻声


1(低)


地方、奔头、坐下


二、轻声对汉字读音的影响


在普通话中读轻声音节的字,不仅在声调上起了变化,改变了原来的调子,有的轻声音节还因为音高幅度、持续时间及音强的变化而影响声母或韵母也发生变化,使它改变音质或部分语音结构脱落。如以下情况:


1.轻声引起声母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不送气的清塞音(b、d、g)和清塞擦音(j、zh、z)会浊音化。如,速度、哥哥、篱笆、讲究、政治、祖宗。后一个音变成了浊塞音。


2,轻声音节的韵母或多或少有些变化,较高较低的元音都向央元音靠拢,韵母比较含混。如,棉花、明白、胳膊。


3.有的轻声音节的韵母还可能脱落或者是韵母里的元音和鼻音韵尾清音化了。这种情况一般在声母为清擦音(f、s、sh、x、h)、送气的清塞擦音(c、ch、q)和送气的清塞音(p、t、k)的时候出现。如,豆腐、艺术、下次、神气、婆婆、活泼。


三、轻声词的一般规律


新词、科学术语一般没有轻声音节,口语中的常用词才有读轻声音节的。


下面几种情况在普通话中读轻声。


1.助词“的、地、得、了、过”和语气词“吧、嘛、呢、啊”等等。如:愉快地、站着、算了、你吃饭了吧、他到哪儿去了呢?


2.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如:妈妈、弟弟和叔叔都来了、看看星星、读读小说。


研究研究、合计合计。


3.构词用的虚词素“子”、“头”、“们”等等。如:同志们、把孩子们叫过来、桌子上头有箱子。但要注意实语素不能念轻声。如:原子、电子、中子、窝窝头。


4.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有时读轻声。如:桌子上、屋里、山上、树下、地底下。你从这边往那边走。


5.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来、去、下去”等词。如:你走过去把桌上的东西拿下来。


6.量词“个”常读轻声。如,一个,几个。


7.有一大批常用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如:大夫、玻璃、先生、歇息、窗户、明白、商量、秘书、打听。


四轻声的作用


1.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意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1)区别意义:如:老子、老子。厉害,利害,舌头,蛇头。本事(本领),本事(这件事)。这几组词虽然词性相同,但由于轻声的作用,意义完全不同。


(2)区别意义,区分词性:如:“这篇文章的段落大意很清楚”,“办事情不能太大意丁”,这两句话中,“大意”这个词,词义不同,词性也不同。“段落大意”的“大意”是名词,“。不能太大意”的“大意”是形容词,念轻声,两句意义完全个同。再看“地道”、“地道”这组词,也是词义、词性都不同。


2.使语言流畅,富有音乐感。如:我买的桌子,你拿东西过来好吗?心蜀羹薇意渠华烈车)


五、轻声在实际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轻声音节有音高的区别,要依据前一个音节的声调而定。阴平后念2度,如桌子、芝麻。阳平后念3度,如:石头、人家。上声后念4度,如:椅子、可以。去声后念1度,如:告示、地道。


2.用轻声来表示区分词义、词性时必须轻化。


3.轻声音节在播音中要注意气息的控制。有些音要保持原韵母的音色不能含混。如,“晚上(shang)”的“上”不能读作sheng.


4.轻声音节发音时不能把音拖得太长,又不能过于短促造成吃字,在练习中要注意把握。


音节和音节连续发音时,其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就叫变调。


变调常常是由后一个音节的声调影响而引起的。在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变调有


下列几种:


一、上声变调


上声变调属于语音学上的异化现象,因为上声的音值为214,变调比较复杂,单念或在词语末尾时念上声,声调不变。在下列情况下变成阳平或半上声:


1.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得像阳平(实际调值24.也可读作阳


平)。如:厂长、场所、美好、领导、永远、指导。


2.在阴平、阳平、去声字前的上声字只念半上211.如:


的一盖,四


上声-阴平


首都、北京、统一、古今、仿生、每周、闪光价改签纠读


上声-一阳平


祖国、海洋、语言、主席、表扬、法庭、品格


上声-去声


解放、土地、巩固、诊断、主动、有效、手套


3,在轻声前的上声字变调情况有两种:


(1)在原为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的上声变阳平。如:


想起、管理、讲讲、手里、打起、走走、把手、可以。


(2)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的上声(也包括一部分上声)变半


上。如:


尾巴、起来、宝贝、伙计、口袋、斧头、老实、火候、本事、洒脱、奶奶、姐姐、椅


子、每个、耳朵、马虎、冷清。


前进市


二、三个上声字相连有下列几种变调方法


三个上声相连,除末尾一个音节保持原调外,前两个按词语的不同结构,均


产生不同的音变。


陆菇的急


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原调。如:


1.当词语由前两字构成的词根,加另一个词根时,第一和第二个上声音节


展览馆、蒙古语、选举法、勇敢者、导火索、水彩笔、洗脸水、举手礼、果品厂、


讲演稿。


2.当词语由一个词根加后两字构成的词根,第一个音节为需强调的逻辑重


音时,读为半上211,第二个音节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原调。如:


党小组、纸老虎、很理想、厂党委、省体委、好导演、海产品、女选手、冷处理、


小雨雪。


实业奇音饿式音


3.如果三个上声字呈并列结构时,把第一第二两音节变阳平,后一个保持


原调。如:


甲乙丙、好好好、稳准狠、某某某、走走走、软懒散、卡塔尔、索马里、马祖卡、


短小好。


4.如果第一个上声为人的姓氏要变半上,中间变阳平,后一个保持变


调。如:


李可染、马厂长、李小姐、武导演、史可法。



三、叠字形容词的变调


1.叠字形容词aa式第二个音节非阴平调为阳平、上声、去声在加上儿化


韵时,声调一律变成高平调(55),可以表达一定的感情色彩。如:


好好儿、满满儿、稳稳儿、慢慢儿、快快儿。


2.叠字形容词abb式和aabb式,后两个音节非阴平调而为阳平、上声、


夫声时,声调一般可变成高平调(55)或保持原调。如:


白茫茫、黑沉沉、绿油油、红彤彤、毛茸茸、软绵绵、热腾腾、湿淋淋、灰蒙蒙、


亮堂堂、热辣辣。


慢慢腾腾、马马虎虎、稳稳当当、欢欢喜喜、陆陆续续、哭哭啼啼、实实在在、


清清楚楚、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四、“一、不”的变调


(一)“一”的变调


1.“一”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念阴平。如:


统一、单一、年初一、第一届、一楼一号、六月一日、一一述说、天下第一、一五一十。


2.“一”在与“亿、万、千、百”等数量词组合时,处在开头的位置就要变调。


一百一十元、一万一千一百一十元、一亿人、一千一百一十一点一斤、一亿一千一百一十万


3.“一”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变“半去”53调。如:


一天、一家、一帮、一层、一行、一年、一本、一尺、一曲、一伙、一斤、一吨、一回、一枚


4.“一”在去声音节前变阳平35调。如:


一次、一句、一下、一件、一样、一向、一岁、一阵、一派、一届、一片、一辆、一致、一律。


5.“一”在两个重叠动词之间变轻声。如:


笑一笑、说一说、洗一洗、看一看、尝一尝、闻一闻、试一试、查一查、整一整、想一想。


(二)“不”的变调


1,“不”在单念或处在词尾时按原调念去声。如:


不、决不、要不、行不。


2.“不”在去声字前变阳平35调。如:


甲血信


不必、不要、不怕、不但、不大、不让、不会、不顾、不退、不利、不定、不断、不愧、不妙、不善、不去、不信、不像、不用、不对、不够。


3.“不”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变“半去”53调。如:


不听、不妨、不通、不该、不美、不灵、不佳、不争、不服、不足、不齐、不想、不甜、不真、不喊、不和、不熟、不匀、不改、不鲜、不仅。


4.“不”处在两字中间或肯定否定连用时变轻声。如:


说不说、肯不肯、干不干、来不来、疼不疼、去不去、好不好、走不动、说不清、对不起、差不多、用不上、挡不住、写不完、快不快、了不起、吃不下、很不错、拿不动、买不起。


第三节儿化韵


在普通话中,单韵母er可以自成音节,但数量很少,只有“二、耳、尔、而、儿”等几个。它不能与声母相拼,可以与其他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发生音变成为卷舌韵母,也叫儿化韵。在书写时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如:“花儿”。但是用汉语拼音拼写时只需在原音节后加“””表示卷舌就可以了。


如:“huar花儿”。儿化韵是普通话和汉语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普通话的韵母除é、er以外几乎都可以儿化,在句子中起修饰和表示语法功能的积极作用。


一、儿化韵的发音


1.音节末尾是a、0、e、u、é的韵母直接卷舌。如:


刀把儿bar人家儿jiar山坡儿por方格儿ger台阶儿jier小刀儿daor小肚儿dur


2.韵尾是i、n的,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卷舌。如:


锅盖儿gar一块儿kuar花篮儿r笔尖儿jiar


3.韵尾是i、u的,主要元音仍由i、u充当,在韵母后加er.如:


小鸡儿jier玩意儿yier有趣儿quer金鱼儿yuer


4,韵母是一i(前)、一i(后)的,儿化后韵母一i(前)、一i(后)完全失去,声母


直接与er相拼。如:


瓜子儿zer没词儿cer树枝儿zher没事儿sher


5,鼻韵母in、un、un儿化后失去n,加上er.如:


听信儿xier没劲儿jier打盹儿duer


6.韵尾是ng的,韵腹即主要元音带鼻音,发音时口腔鼻腔要同时共鸣,称


做“鼻化音”并加上卷舌动作“「”。如:


体形儿xingr小名儿ngr帮忙儿ngr没声儿shengr


二、儿化韵的作用


1.区别词义。有的词只要儿化后就有比喻之义。如:


头(脑袋)头儿(带头的)


眼(眼睛)眼儿(小窟窿)


2.区分词性。兼动词、名词两类的词或形容词儿化后就固定为名词,有的


名词、动词儿化后借用为量词。如:


画(名、动)


画儿(名词)


尖(形容词)


尖儿(名词)


堆(动词)


一堆儿(量词)


此外,有些代词、副词、动词和重叠的形容词也有儿化现象,如,那儿、顺便


儿、玩儿、好好儿、慢慢儿。


3.区分同音词。


拉练(指行军、野营训练)一拉链儿(指拉锁)


邮票(付邮资的凭证)-油票儿(购食用油或另外油的票据)


撬门(指用棍棒等东西拨、挑门)-窍门儿(能解决困难问题的方法)


4.有的词儿化后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


(1)表示温和、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如:花猫儿、好玩儿、女孩儿、慈祥的


老头儿。


(2)形容细小轻微的东西。如:小手儿、小瓶儿、一丁点儿、门缝儿。


有时也表示憎恶鄙视的感情色彩。如:小偷儿。


三、儿化在运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1.在广播电视语言表达中,尤其在新闻节目中应尽量少用儿化,保持其庄


重性、严肃性。


2.儿化起区别词义和分辨词性的作用时一定要儿化。该儿化而不儿化容


易造成误会。如,“窍门儿”与“撬门”。


3.有些儿化词虽然不起区别意义和分辨词性的作用,但全社会约定俗成,


群众使用这些词已成习惯,不儿化反而不顺耳。如:冰棍儿、玩意儿、好好儿、没


人儿等。


4,属于北京方言土语的儿化词,不宜在广播电视语言表达中出现。如,“天


儿”就不能代替“天气”。


第四节语气词“啊”的变化


“啊”是一个用来表示语气、增加感情色彩的叹词。它一般用在句头或句


尾。用在句头的时候往往是单独念,不受任何音素的影响,读音是a[a].声调


可以根据感情的需要发生变化。如:“啊!(ā)真伟大”“啊?(á)你没听清楚”


“啊?(ǎ)原来是这样”“啊(à),怪不得”。如果“啊”用在句尾常跟前面音节末尾


的音素连读产生音变。如,“啊”音在下列情况下变化。


1.当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有的是韵腹,有的是韵尾)是a、o、e、é、i、u


时,“啊”变成“ya”,汉字写成“呀”。如:


要注意呀!真相爱呀!原来是他呀!好大的雨呀!


2.前一个音节的末尾音素是u(没有韵尾)或ao、iao中的o时,“啊”变成


“wa”,汉字写成“哇”。如:


笑一笑哇!真好哇!你怎么还不走哇!


3.前一个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时,“啊”变成“na”,汉字写成“哪”。如:


你看哪!大家加油干哪!有没有我的信哪!


4,前一个音节的末尾音素是ng时,“啊”变成“nga”,汉字写成“啊”。如:


大家一起唱啊!你怎么不讲啊!


不行啊!


5.前一个音节的末尾音素是一i前时,“啊”变成“za(z发音为舌尖前浊擦


音)”,汉字写成“啊”。如:


我去过一次啊!真自私啊!你在写字啊!


6.前一个音节末尾的音素是一i后时,“啊”变成“ra”,汉字写成“啊”。如:


老同志啊!真及时啊!你还不赶快吃啊!


第五节词的轻重音格式


在有声语言中,由于词义、词性的不同,或由于感情表达的需要,一个词的几个音节便产生了轻重差异,这就是词的轻重音格式。


有的人认为,词的轻重音格式与词的构成有关,在双音节词中尤为明显。如,多数偏正、动宾、主谓式词组的后一个音节重读。由实词素和虚词素构成的词,实词素重读。词的轻与重是相对的,读起来自然流畅。轻重的差异可分为重、中、次轻、最轻四个等级。读起来时值较长,声音较响,声调清晰的为重等级音节,既不强调重读也不特别轻读的一般音节为中等级音节又称“次重音”。比“中音”略轻,声调受到影响,调值不够稳定,时值较短,声音较弱,声调模糊的为次轻等级音节。比原调短得多,完全失去原调调值,重新构成自己特有的调值,变成特别轻读的音节为最轻音音节。最轻音音节就是普通话的轻声音节。(最轻声音节在轻声部分已单独表述。)汉语的词,可分为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和四音节词。单音节词绝大多数重读,只有少数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词,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读作次轻音。助词、语气词读作最轻音(即轻声)。我们要掌握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四音节词的轻重音式的读法。


一、双音节词


1.中·重格式


双音节词中多数是中重格式。前一个音节读中音,后一个音节读重音。


例:图画、国际、水平、飞机、语言、工厂、军队、实现、铁路、海洋、电台、古代、开


放、环球。


2.重·次轻格式


这类格式前一个音节读重音,后一个词读次轻音。读次轻音的音节,声母、


韵母一般没什么变化,声调调值仍可辨。偶尔重读,读音不太稳定。例:读者、


战士、观点、作家、冬季、绝对、消息、干部、爱护、命运、任务、厌恶。


3.重·最轻格式


这类格式为轻声词,前一个音节读重音,后一个词读最轻音,有些词的韵


母、声调有了明显变化。例:丈夫、跟头、讲究、月亮、告诉、相声、动静、阔气、意


思、值得、新鲜、价钱、庄稼、豆腐。


在有些教材里“重·次轻”格式和“重。最轻”格式合在一起为“重轻”格式。


那样不利于对轻声词的认识,经常有人把“重轻”格式等同于轻声。


二、三音节词


1.中·次轻·重格式


这类格式在三音节词中占多数。第一个音节读中音,第二个音节相对第一个


要轻一些读次轻音,最后一个音节重读。例:计算机、笔记本、工程师、传达室、自


行车、招待会,劳动节、展览馆、红楼梦、办公室、抱不平、对不起、合不来、来不及。


2.中·重。最轻格式


这类格式在三音节词中占少数。第一个音节读中音,第二个音节读重音,最后一个音节读最轻音。例:小伙子、枪杆子、没功夫、脑瓜子、拉关系。


3.重·最轻·最轻格式


这类格式在三音节词中数量较少。第一个音节重读,后面两个音节都读最轻音。例:没什么、怪不得、喝下去。


三、四音节词


1.中·次轻·中·重格式


(1)大部分具有联合关系的四音节成语及陈述与被陈述和支配与被支配关系的四音节成语读中·次轻·中·重格式如:丰衣足食、日积月累、轻歌曼舞、心平气和、无独有偶、五光十色、天灾人祸、年富力强、唇齿相依、屡见不鲜


(2)大部分四音节的专用名词、叠音形容词和拟声词要读中·次轻·中。


重格式。要注意四音节专用名词的第二音节只比第一音节稍轻,不可失去原调。如: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大大方方、高高兴兴、漂漂亮亮、老老实实、黑不溜


秋、慌里慌张、噼里啪啦、叽里咕噜。


2.中·次轻·重。最轻格式


这类格式在四音节词中占极少数。第一个音节读中音,第二个音节读次轻音,第三个音节读重音,第四个音节读最轻音。例:如意算盘、外甥媳妇。


词的轻重格式在普通话语流中非常重要,一个格式错了,从听感上就容易造成一句话听着不顺耳,词的意思表达不准确。有些人词的轻重音格式掌握不好,一定要多听、多记、多练,逐步符合普通话的要求。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提交关闭
猜你喜欢:《开局丧尸末日?我直接打爆星球!》《玛丽苏的快穿之旅》《论魔法杖的自我素养》《美国农场》《太初神帝》《韩娱之梦幻星语》《倾国王妃之九重城烟》《仙子哪里逃》《称霸天下》《全球试炼:只有我知道剧情》《金瓶夜帝武大郎》《都天传》《大法官时代》《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超凡时代的马斯特》